洪武牧牛钱币

  • 洪武牧牛钱币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洪武牧牛

洪武通宝背牧牛图花钱,俗称“洪武放牛钱”,在收藏界不少人认为此种花钱不是铸造于明洪武年间,理由是朱元璋出身“微贱”,少年时曾当过放牛娃,当上皇帝后总怕别人看不起他,这种直接揭朱元璋身世老底的钱是不可能铸于洪武一朝的。应该铸于清末民初,是为了煽动民间反清复明的思潮所铸。但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洪武放牛钱”应该是洪武在位时铸造,后多有仿制。其理由是:

洪武牧牛钱币
洪武牧牛
洪武牧牛钱币

。正面为浑厚有力的“洪武通宝”四字。背面是牧童骑牛图,一戴斗笠的牧童,手持横笛,骑在牛背,牛儿翘蹄回首,拖尾,形象生动。因此,我认为“洪武放牛花钱”始铸于洪武年简,相当于现代的纪念币。首先看这枚洪武放牛钱钱文的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洪武通宝”四字,直读,楷书书体。不难看出,其字书写笔力遒劲十足,笔划横直竖立,起收有顿转折见锋,字形大小适中,布局协调,整体书相彰显端庄古朴,背面牧童骑牛图案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洪武钱官铸钱风格神韵凸显,品文识书,此书相地道洪武风格,与洪武通宝十一两相比,此洪武放牛花钱系洪武年间官炉铸品无疑。

其次看铸相,可见其铸制十分规整,铸相颇佳,其直径约为70毫米,重约60克,铸体端庄整洁,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略有铸痕,整体修整痕迹明显,其工艺特征符合明代初期风格。观其字廓,线条轮廓清晰,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显然,如此精整之铸相,无需细说,其官炉铸品之质貌彰显,

再次察锈相。不难看出,本品锈色老旧,生熟相间,其现市前为明代建筑的上梁钱。锈相显示,薄锈浓浆,锈色锈痂深浅相间,分布十分自然,锈痂硬而不糟。包浆熟老,皮壳亦是老道,踏实无虚,此种锈相,当今伪制,似乎不可能。看其材质可识其是北京宝源局黄钱质地,(明代学者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载,我朝行用钱高色者唯北京宝源局黄钱与广东高州炉青钱,黄钱又分二等,四火铜所铸曰金背钱,二火铜所铸曰火漆钱。)(1)铜色熟旧之相更是明显。辩锈识浆看铜质,本品符合明代铸钱工艺。因此我认为这枚洪武放牛钱是洪武年间所铸造的花钱。

第二,泉界关于“放牛洪武”花钱是洪武当朝所造得说法也有很多,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宝源局钱币设计师为了称颂朱元璋治理的天下太平,设计了这枚前面洪武通宝,背面悠然自得的牧童以展示天下和谐景象的花钱,谁知犯了朱元璋的忌讳,设计铸造这种钱的人,被认为揭了朱洪武当过放牛娃和行脚僧的老底,犯了上,龙颜大怒而被杀。酿成钱币史上少有的一件惨案。(2)

还有传说载,这种钱称作“杏花村”钱,是因为它另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朱元璋称帝后,急需发行新币,无奈国库亏空,铸币资源短缺,便向全国下令筹钱。山西一酒坊老板刘嘉杰决定捐献纹银两万两,其中一半资助国家,另一半以资军需。但他有个小要求,希望镇守山西的武威将军郝景田能够帮自家酿造的“杏花村”酒做宣传。几经商量,用唐代大诗人杜牧诗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之意,铸出了正面为“洪武通宝”,背面则是牧童骑牛吹笛图案的钱币,这就是“杏花村”钱名字的来历。同时,还有钱币研究者在网络上发文说,洪武通宝一共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六十一种款式。截至到目前,一共有五十八种款式被发现。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洪武通宝牧牛钱。“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图钱币,俗称“放牛洪武”,有大有小,有青铜、黄铜、淡红铜,牛有拖尾、摇尾,牧童有戴斗笠、有光头,它既是生肖钱,又是吉祥钱。是洪武时期朱元璋为了纪念童年所铸造的一枚人物故事花钱,象征“皇帝万岁”、“天子万年”、“国泰民安”。用于床头挂饰,为当时皇宫御用之物,后有少量被宫廷的宫女私带出宫,在民间流传,存世量极少,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3)从以上历史传说和泉界研究来佐证,洪武放牛钱系洪武当朝所铸造是有道理的。

第三,朱元璋在童年,是否真的当过放牛娃,乾隆版《明史》虽然没有记载,但《中国皇帝全传》、《历代皇帝传奇》

《中国民间故事》等书籍中都记载了朱元璋放牛的故事,但版本不一。有一个朱元璋放牛的传说是这样写的:朱元璋童年时讨过饭。有一天讨到了马家庄。马家庄有个马员外,马员外有三百头牛,雇了个牛倌,还缺个牛伴,牛倌见朱元璋是个没依没靠的要饭儿就对马员外说:“外边有个小要饭的。长得挺精干,我看把他雇上,准行。”马员外说:“你放牛,你要谁做牛伴都行。”

  牛倌对朱元璋说了,朱元璋自然同意。从此,他每天赶着牛放牧。牛自由自在地在草滩、山坡吃草,他和放牛娃们玩耍。

  有一天,一伙孩子们把拔草筐垒起来,起名叫龙台。合伙商量说谁能坐在上面,谁就是真主,其他人就是大臣。以后臣下就听真主的话。

  游戏一开始,有好几个伙伴都试着上,都一个个跌下来,最后朱元璋就上,嘿,他踩着筐子,又摇又晃就是跌不下来,最后竟稳当当的坐了上去。其他伙伴们有言在先,一起跪倒,拜他为真龙天子,呼喊万岁,朱元璋呢,就一一封了官。据说后来朱元璋登基,儿时旧友寻去,提起当年事,都按当时封的给了官职。

  游戏做完后,朱元璋又说:“今天咱们庆贺,庆贺,我给你们宰个牛,烧了吃,这叫大宴群臣。”

  许多孩子们都不敢和朱元璋胡闹,朱元璋就给他们壮胆:“不怕,我杀我们东家的牛,你们尽管吃,有啥事我担着。”

  于是,大家伙把一个牛犊给绑在树上杀了,熏烧着都吃光,骨头埋好,还剩下一个尾巴,就插进了山崖。

  日落时分,朱元璋赶着牛群回了家,牛倌数牛数,咋数咋不够,就问朱元璋:

  “今儿个咋缺了个牛犊?”

  “唉,甭说,还真奇怪,那头牛犊钻到山缝哩。”牛倌不信,就禀明了马员外,马员外带了好几个人一起来到放牛的地方,果然在崖的石缝有个尾巴,马员外就让人往外拔,可咋拔也拔不出,拔着拔着忽听得从山中传来“嚜嚜”的牛叫声,马员外等人也就信了,牛真的钻进山啦,都以为奇巧。

那为啥拔不出,又有牛叫呢?原来是山神为保护真龙天子而暗中助了一臂之力。(4)

朱元璋放牛的传说虽然版本不一,但意思大同小异,流传的很广泛。这样的传说应该是对朱元璋的颂扬,因此说,他当上皇帝后铸造这枚颂扬自己的纪念币是符合常理的。

第四,他当皇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屠杀对他稍有不敬的文臣武将,这是封建帝王的惯用手段,但并不是说他什么正事都不干。从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角度看,朱元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改革旧制,废中书省及丞相,严刑律,整肃吏治,兴修水利,奖励垦荒,清丈土地,防豪猾兼并,禁宦官参政,修养生息,养民富国。因而社会安定,生产迅速发展。(5)而且他对于自己的贫苦出身却是并不忌讳的。史书载,朱元璋“自知起身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因之身在行间手不辍书,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以资阅览。(6)”他的发妻马皇后非常贤淑,每当朱元璋忘乎所以的时候,她就会提醒:“大王忘了过去的贫贱了吗?”(7)朱元璋也时常以此警示自己。洪武元年,全国许多地方遭受旱灾。朱元璋祭告父母在天之灵,请他们保佑国家百姓渡过难关,说:当年二老吃草根粗米的艰难我不敢忘记。我愿意与妻妾一起半个月内吃野菜粗饭与百姓同甘苦(8)。。。。《英烈传》曾载,他曾命令工人在大内图画四壁,俱采《诗经•国风•七月》诗,及自己历来战阵艰苦之事,绘图以示后世。并说“朕家本民桑,屡世以来,皆忠厚长者积善余庆。以及朕躬,乃荷皇天降命方有今日,特命尔为图,凡有流离困苦之状,悉无所遗,庶凡后世子孙,知王业之兴,极其艰难,庶有敬尤。毋白干淫,以思守成之道。(9)所以,他铸此牧牛钱更是显示出皇帝与民同根与民同甘共苦之意。明朝立国初定,庶民思安,此钱更行忆苦思甜之意,用以激励人民安定团结,发展生产。此举符合明代初年的政治环境。根据有关史实我认为“洪武牧牛钱”为“官方所制纪念币”之说并非不能成立。

第五,他在执政期间多次发布《教民榜文》,以教化民风,其中有一个《教民榜文》说,“今出令昭示天下,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若系奸盗诈伪、人命重事,方许赴官陈告”(10)他将乡里地方交给老人自治是明朝《教民榜文》的根本宗旨,这种将乡里地方管理交给长老的方式,当代学者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称为“教化权力”,教化权力曾经在乡土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说明朱元璋十分重视民俗教化,其“洪武放牛钱”也可以说是激励农耕,教化民风的一个缩影。

第六,洪武放牛钱在洪武朝以后各个皇帝及清朝各帝、民国直至现代都有仿制,这说明洪武放牛花钱在它出现后就赢得社会的认可,由官造到民仿,虽然大小不一,图案不同版别,但它流传数百年不绝,可见这种钱币铸造艺术以及它对民风教化影响深远。堪称压胜钱之最。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搞过文字狱,虽是史实,但非说他什么都忌讳也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说他忌讳元字,才铸造通宝而不铸造元宝,他当过牧童,钱币上就不让出现牧童,我认为这只是根据文字狱的案例臆想推断,没有实际证据。《明史.食货志》对钱币的铸造是这样记载的“太祖初置宝源局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并行,以四百文为一贯,十四文为一辆,四文为一钱,及平陈友谅,命江西行省置货泉局颁大中通宝钱,大小五等钱式。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曰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号降至重一钱,止各行省皆设宝泉局,宝源局立铸,严私铸之禁。。。。(11)”正史并没有记载朱元璋忌讳元字而铸通宝,也没有记载禁铸造什么样的花钱。而且只是明令严禁私铸钱币。因此断定“洪武放牛钱”是洪武年间的官铸币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总之,无论从正史得记载,还是文学传记、民间传说都可佐证“洪武放牛”钱,始铸造于洪武年间,至今仿制不断。

一家之言,请方家指正。

作者:朱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