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隆通宝背闽下月价格

  • 永隆通宝背闽下月价格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永隆通宝

 

永隆通宝背闽下月价格

《永隆通宝》钱,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延羲永隆年间(公元939—943年)铸币。钱文四字文体书意在行书、隶书之间。材质或铜、或铁、或铅,铅质少见,铜质更罕。王延羲主闽期间,福(州)、建(州)之间,闽江两岸暴骨如莽,民不聊生。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以及应对连年淫侈无度的费用,支付庞大的军事开支,取悦后晋的献礼等,于是下令大量铸钱以充国库。然而福建铜材枯竭,只好用兴化府(今莆田)"广宫银坑"出产的铅来铸造钱币。

  闽国,既是福建地区第一个独立的地方王国。永隆通宝背面的“闽”字,则明确地表明这是一枚正面年号、背面国号的合体钱。

据《新五代史•闽世家第八》记载:“王延义,王审之少子也。既立,更名羲。遣使者朝贡于晋,改元永隆。铸大铁钱,以一当十。”

另据《十国纪年•闽史》记载:“王延羲永隆四年八月,铸永隆通宝大铁钱,一当铅钱百。”

永隆通宝有铜、铁、铅三种材质,目前已出现的大多为铁质。铜质铸币据说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仅有两枚。而国内外所有知名的古币大收藏家,则无一得藏。

由于闽国的疆域偏僻狭小,由于铸造钱币的时间短暂,由于铸成钱品的数量有限;当时永隆通宝铜钱的发行量与流通量必然十分稀少;而千年之后,能够遗存下来的实物更是极其罕见。由此,导致近在文物收藏界颇有影响的古钱币收藏大家,对永隆通宝是否确有铜质币种,颇为偏执、矢口否定。

其实,在南宋人洪尊的《泉志》中,对此已有明确记述:“余按:此钱径寸四分,重十铢四桑,文曰:永隆通宝。字文夷漫,制作不精,以铜为之。”

时至今日,在古泉界有有话语权的专家学者们,依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理直气壮否定永隆通宝有铜币存在、实在是食古不化。但也足以说明《永隆通宝》铜质钱的珍罕程度。

 现将笔者所藏的一枚《永隆通宝背闽月》铜钱呈上博来,供爱泉之藏友赏议。此钱传世品,铸制不是太精,但钱文书法却显隽永苍劲,面文永隆通宝,纪年号,背文穿上闽下月,纪国号,为年号国号合体钱。面文四字对读,书意介于楷,隶之间,直径38毫米,型制也介于折五与折十之间,乱世迹象在这枚钱币上也显现出来,因为当时社会正处于动乱到大治的过渡时期,货币窥视乾坤,这恰恰符合当时的铸制风格和时代风貌。其直径38毫米,厚2毫米,重15.5克。